2012年8月31日

軟錯誤與硬錯誤:你所不知道的電腦「殺手」

有時候用戶電腦出了問題,要怪的不是微軟,而是所謂的「軟錯誤」和「硬錯誤」。

《連線》雜誌近日刊載文章稱,對於普通的電腦用戶來說,「軟錯誤」的世界是一個黑暗區域,下一代電腦芯片的科學家很擔心這個問題,因其與功率有關;而與「軟錯誤」相比,硬件廠商提及「硬錯誤」問題的頻率甚至更低。以下是騰訊科技帶來的文章全文:

软错误与硬错误:你所不知道的电脑

在一年以前,斯蒂芬·傑基薩(Stephen Jakisa)遇到了一些嚴重的電腦問題。最初的問題是在他玩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戰地3》(Battlefield 3)時發生的,但很快甚至就連他的網絡瀏覽器也出了問題,每30分鐘左右都會自動退出一次,而他甚至都能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這個軟件。

情況變得非常糟糕,以至於傑基薩——他的專業是程序員,而不是技術菜鳥——原以為他的電腦可能是中了病毒,或者可能是電腦裡有一些故障軟件。但他決 定讓自己的朋友艾恩·斯蒂凡諾維奇(Ioan Stefanovic)幫忙看一下,後者恰好正在寫一篇有關電腦可靠性的博士論文。

略微檢查以後,傑基薩和斯蒂凡諾維奇找到了問題的源頭:傑基薩電腦的存儲芯片出了問題。由於在出現問題以前的六個月時間裡,傑基薩的電腦一直都運行 良好,因 此在斯蒂凡諾維奇讓他運行一個專用的存儲分析工具以前,傑基薩從來都沒有懷疑過會是硬件問題。「我真的是傻掉了。」他說道。「如果這個問題是發生在一點兒 都不懂電腦的普通人身上,那麼這人肯定會被徹底難倒。」傑基薩拿出了損壞的存儲模塊,然後他的電腦自此以後一直都運行良好。

當電腦崩潰時,通常是故障軟件的問題。但在過去幾年時間裡,電腦科學家已經開始將審視的目光投向硬件故障。他們認識到,與許多人所知道的相比,另一種類型的電腦問題出現的頻率要更高一些。沒錯,那就是硬件故障。

芯片廠商會在發貨以前努力確保其產品經過測試,可以正常運行。但是,它們不願談論一個事實,那就是讓芯片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仍舊可以良好地運行是個難 題。從二 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這個行業就已經知道,某些晦澀難解的硬件問題會導致微處理器晶體管出故障;而隨著晶體管尺寸的變小,這種問題變得更加容易出現。業內 人士將此稱為「軟錯誤」(soft error)問題,也就是指由構成地球低強度背景輻射的核粒子引起的芯片內部電荷貯存狀態的改變,這種改變雖然不會對芯片產生有形損壞,但將產生錯誤數據 並造成設備的臨時故障。晶體管的尺寸不斷變小令每個晶體管本身對背景輻射的影響更加敏感,而芯片複雜性的大幅度提高也意味著芯片上某一部分遭受一個軟錯誤 的影響的機率大幅提高。

但是,這些所謂的「軟錯誤」只是問題的一部分內容。在過去五年 時間裡,一些研究人員已經對某些非常巨大的電腦系統進行了嚴格的檢查;他們認識到,在許多情況下,我們所使用的電腦硬件確實就是會損壞。熱量或是製造缺陷 會導致部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磨損,導致電子從一個晶體管滲漏到另一個晶體管,或是導致旨在傳輸電流的芯片出現故障。這些就是所謂的「硬錯誤」(hard error)。

「軟錯誤」的力量

正在設計下一代電腦芯片的科學家很擔心「軟錯誤」的問題,這是因為一個非常重大的因素:功率。在下一代超級電腦開始上線的情況下,它們將擁有更多的芯片和更小的部件。隨著晶體管變得越來越小,這些電腦將需要越來越多的能量,才能阻止粒子對其造成影響。

這個問題與基礎物理學有關。當芯片廠商沿著越來越小的電線將電子傳輸到芯片時,電子會逃逸,就像水滴從破損的軟管中噴發出來那樣。電線的體型越小,逃逸的電子就會越多,讓所有功能都運行正常所需要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這個問題是如此棘手,以至於英特爾正在與美國能源部及其他政府機構聯手合作,希望能加以解決。英特爾使用下一代的5納米半導體製造工藝,在2020 年底以前建造超級電腦的「大腦」,允許運算能力將比今天最頂級的電腦都高出1000倍。但就現在而言,看起來這些超級電腦系統的能耗也將是非常高的。

「我們擁有一條道路建造那種超級電腦,而不必擔心能耗問題。」英特爾高性能計算生態系統的首席技術官馬克·西格爾(Mark Seager)說道。「但如果你希望我們解決能耗的問題,那麼就是遠遠超出我們的技術路線圖了。」

對於象傑基薩那樣的普通電腦用戶來說,「軟錯誤」的世界是一個黑暗區域。芯片廠商不喜歡談論他們的產品出故障的頻率——它們認為這種信息是一種自有 的秘密 ——而普通用戶也很難看到好的研究報告。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科技公司會禁止他們自己的客戶談論硬件故障率的問題。「那是業內人士積極研究的一個領域。」西 格爾說道。「在外部我們不會過多地討論這個問題,因為那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主題。」

硬錯誤

「軟錯誤」是個問題,但硬件廠商提及另一個問題的頻率甚至更低。據多倫多大學的一個研究人員團隊稱,當電腦的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出故障時,更有可能是硬件老化或是製造缺陷(也就是「硬錯誤」)的問題,而不是「軟錯誤」的問題。

在2007年,多倫多大學教授比安卡·施羅德(Bianca Schroeder)曾到過谷歌的數據中心,在那裡她收集到一批寶貴的信息,其內容與谷歌特製的Linux系統的故障頻率有關。她發現的故障數量遠遠超出 預期;而且,大約8%的谷歌存儲芯片需為90%的問題負責。有些時候,每幾分鐘就會發生一次故障。

在進行過更加嚴密的檢查以後,施羅德的團隊發現那些故障看起來是集中在電腦存儲芯片的特定區域中的,而且傾向於在年頭更老的電腦中發生。他們所發現的問題是「硬錯誤」,而不是「軟錯誤」;而且,這些問題的嚴重性要遠遠超出多倫多大學研究人員的預期。

施羅德及其團隊在2009年發表了一篇有關他們在谷歌數據中心所發現的問題的論文,隨後又在今年早些時候發表了第二篇論文,其內容是發現IBM「藍色基因」(Blue Gene)系統和加拿大超級電腦SciNet所使用的存儲芯片也存在類似的問題。

在所有這些電腦系統中,DRAM故障率基本上都是相同的,2012年論文的作者之一艾恩·斯特凡諾維奇說道。另一份由AMD的研究人員發表的論文也 顯示,在DRAM存儲芯片中,「硬錯誤」出現的頻率要高於「軟錯誤」。但跟英特爾一樣,AMD的研究人員也並未發佈有關一般用途微處理器SRAM(靜態隨 機存儲器)的任何研究結果。

「這不是個新問題。」AMD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AMD可靠性架構師維拉斯·斯里德蘭(Vilas Sridharan)說道。「DRAM設備中的錯誤首次被發現是在1979年。但是,到今天我們仍在學習。」

全球最大的DRAM廠商三星的一名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在這個課題上沒有任何能夠分享的具體數據」。

施羅德和斯蒂凡諾維奇稱,芯片廠商需要更嚴肅地對待「硬錯誤」的問題。當今的高端芯片會使用各種技巧——比如說是錯誤糾正代碼等——來補救「軟錯誤」,但在處理「硬錯誤」的問題上則做得不夠好。

而且,這所導致的問題比大多數人所認識到的問題都更多一些。高端超級電腦可能擁有錯誤糾正代碼來修復「軟錯誤」,但對個人電腦來說則並非如此。「大 多數移動設備和消費者級別的筆記本和台式機都沒有錯誤糾正代碼,其部分原因在於錯誤模型一直都是DRAM中的錯誤主要是由『軟錯誤』造成的。」斯蒂凡諾維 奇說道。

由於自身具備電腦技巧的緣故,斯蒂凡諾維奇時不時地都會被邀請去診斷奇怪的電腦故障。他表示,在過去一年時間裡,自己至少發現了三個與DRAM損壞有關的問題。

在兩年以前,斯蒂凡諾維奇曾路過鄧達斯廣場——這個廣場就像是紐約時代廣場,只不過不那麼有名——這個廣場地處多倫多的中心地帶,到處都遍佈閃光的 招牌和旅 客。抬頭看去,他看到有一個招牌變成了藍光——那是電腦崩潰的確切信號。他用自己的黑莓手機對著那個招牌拍下了一張模糊不清的照片,記下了錯誤代碼。他不 是很肯定問題的源頭,但從顯示屏所顯示出的奇偶校驗誤差來看,他認為可能是電腦顯卡內存出了問題。

2012年8月29日

推薦更新升級 Firefox 15正式版發佈

今天,Mozilla Firefox 15正式發佈了。雖然Firefox 15還沒有出現在Mozilla的主頁上,舊版本用戶也沒有收到相關推送,但和慣例一樣,Firefox 15已經出現在了Mozilla的官方FTP中(點此進入)。


Firefox 15正式版已經發佈

  Mozilla Firefox 15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更新,這個版本解決了Firefox存在已久的內存洩漏問題。根據試用,Firefox 15在回收內存方面比之前版本做得好得多,用戶不會再遭遇到內存越用越少,關閉標籤頁後內存佔用也不會回落的窘境了。

   此外,Firefox 15還大幅提升了Windows平台上的啟動效率。Firefox 15對預讀文件進行了優化,使得啟動速度更上一層樓。其實在之前的版本,Firefox不安裝其他擴展的話,啟動速度已經很快了,但這次更是有了長足的進 步。根據筆者試用,在安裝了28個擴展程序、14個插件、使用7200rpm HDD的情況下,啟動僅需要3秒,速度驚人。

  下面是Firefox 15的更新列表。

  ·後台靜默更新:後台更快的靜默更新,不影響前台用戶的使用。

  ·新標籤中打開設置頁。

  ·垃圾增量收集機制

  ·逐步整合社交元素(可選項)

  ·集成WEB 應用

如何成為天才?蘋果天才吧神秘培訓手冊首次曝光

MacX編 譯外媒報導,Gizmodo網站獨家獲得了蘋果最新的天才吧培訓手冊,手冊中向那些即將成為天才吧工作人員的員工介紹了各種應該和不應該做的事情,細節甚 至到哪些單詞應該使用,哪些單詞應該避免使用。這裡包含的課程還有如何分辨和把握人類的感情。整本書設計的內容都與換位思考、鼓勵顧客等有關。蘋果認為愉 快的顧客會更想購買產品。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成為天才吧成員前的初期培訓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在穿上藍色T恤上班之前,你必須完成一項嚴格刻板、錯綜複雜的定期培訓過程。在14天內,你必須通過「診斷服務」,「零件隔離」和「學會換位」等培 訓。訓練的目的是讓你擁有天才吧工作人員的行為和性格。培訓手冊的第七頁講述了「天才吧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作為天才,你必須表現的非常強勢,但又富有 感情;說服顧客購買產品時要顯得比較被動。

這是一種心理的培訓,蘋果零售店的員工時所有大型零售連鎖店中最有幫助的。他們工作的最基礎的部分就是讓顧客感到愉快。蘋果零售店內的每位員工都將銷售作為最主要的目標。

小試牛刀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雖然初期的培訓已經讓天才吧的的新手們感到非常深刻了,但第39頁還是詳細的描述了如何使用天才的技巧、意識和價值觀清單的出售產品。銷售是一門科 學,概括起來包含5個單詞(A)pproach接近顧客、(P)robe與顧客交談、(P)向顧客展示產品、(L)isten聽取顧客的心聲、(E)nd 結束。換句話說,天才吧的工作人員必須讓顧客打開心扉,說出自己想要的、感覺到不好的和其他需求;此後應該向顧客提供符合要求的產品;然後再次聽取顧客的 意見;到最後顧客會認為自己購買的產品時自己決定的。

蘋果認為,天才吧的工作人員應該「引導每一次互動」、「努力啟發顧客」、「豐富顧客的生活」和「通過個人主觀能動性讓顧客做出正確的選擇」。

換位思考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蘋果在天才吧培訓手冊中多次提到了「換位思考」一詞。這才是蘋果零售店員工必要的條件,蘋果在培訓手冊中比喻到,「換位思考」就是穿著別人的鞋走一 英里,在一英里結束的位置有一台可以刷信用卡的機器。「換位思考」就是對別人動真感情。蘋果在培訓中提到,如果某人因為硬盤損壞而感到十分沮喪時,不要向 顧客道歉說是技術問題,要替顧客感到惋惜。比如可以說「很抱歉你感到非常沮喪」。這種情況與跟女朋友吵架之後的情況相同,你不會為自己的行為道歉,而是 說:「好抱歉讓你有這樣的感覺。」

例如當客戶抱怨Mac電腦太昂貴時,天才們應該這樣說:「我知道你肯定會這樣感覺,我也覺得Mac電腦的價格比較高,但是當你發現Mac電腦各種實 用的內置軟件和功能時,你就會意識到Mac電腦的價值。」在這段話中,天才們應該強調「感覺」、「覺得」等讓人感到非常親切的詞語。

身體語言同樣很重要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手冊的第45頁對於任何人都非常有用,這裡詳細介紹了身體語言帶給其他人的感受。蘋果將身體語言歸為兩大類,能讓客戶感到積極的一類,和讓人感到消極的一類。比如眼神呆滯意味著感到很無聊,微笑代表著開放。揉鼻子意味著有所隱藏或者懷疑。

作為天才,有很多詞語不能使用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消極是天才吧工作人員最大的過錯,作為天才,安慰、同情和指責都是被禁止的。當客戶出現錯誤時,不能直接指出,應該使用委婉的的詞語說出。比如客戶表示系統不支持,天才需要回答說,你認為他不會?其實在最新版本中已經支持了。

天才不能問「你的電腦是不是崩潰了?」天才應該說「你的電腦是不是停止響應了?」天才也不能說Bug,而需要說有問題或情況等委婉的詞語。你不能說 要消滅問題,你只能說減少問題。你不能說蘋果產品過熱,你只能說他們比較溫暖。使用「錯誤」替換「災難」一次,這樣的用詞可以安慰客戶。

毫無顧忌的說出你認為不爽的其他天才吧成員

如何成为天才?苹果天才吧神秘培训手册首次曝光

在培訓小冊子的第58頁,描述了一種帶有積極意向的開放式對話。這是一種不打壓積極性的換位思考模式。比如說培訓手冊上描述了一種這樣的對話。有一 位天才吧成員對另一位成員說到,我聽到你與那位顧客的對話了,我有一些意見,現在方便說麼。另一位天才吧成員表示可以。這位挑刺的天才吧成員說,你為顧客 解決iPhone問題時表現的很出色,但是你對顧客說話的速度太快了,顧客似乎無法完全理解你。幾分鐘後,這位挑刺的天才吧成員表示,謝謝你聽取我的意 見,以後你需要幫助時可以告訴我,讓我幫助你。

這種近乎機器人的講話方式是維持蘋果零售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這種方式可以讓各位員工說出認為其他員工不爽的地方,因為所有提出意見的方式都很善意,所以天才吧的工作態度和行為都會有所改善。

2012年8月28日

怪事?IT公司大批員工牴觸新科技產品

國外媒體今天發表評論文章稱,有60%的企業員工在使用電子郵件時弄不清楚「全部回覆」與「回覆」之間的區別。辦公室存在大批這樣的「技術勒德分子」,他們對新技術的使用漠不關心,甚至牴觸科技產品。

以下為新浪科技編譯文章全文:

今年29歲的特雷莎是美國俄克拉何馬州一家汽車公司的職員,目前她工作日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打字、歸檔和傳真等工作上。沒錯,就是傳真——就在幾 個月前,特雷莎一週發送的傳真多達500份。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是嗎?這聽起來似乎應該是發生在1992年之前的事,那是郵件還沒有被發明。

在當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或許我們每個人的工作與特雷莎不同,但是我們或許都知道,在我們的辦公室裡,總有那麼一些人看起來掌握不了一種重要的機器或軟件等技術。

瑞安•布洛克(Ryan Block)現任科技博客網站Engadget主編,Engadget於2005年被AOL(美國在線)收購。時任AOL CEO的蘭迪•法爾科(Randy Falco)就是一個不用電子郵件的人。布洛克稱:「當下屬有郵件發送給法爾科時,他的秘書會把這些郵件打印出來給他看。」 布洛克對此感到驚訝,他表示,「作為AOL的CEO,法爾科怎麼可能不用電子郵件?」

儘管你知道如何發送電子郵件,但這也不代表你能熟練使用電子郵件。根據數字通訊公司VaporStream 2011年發佈的報告,60%的企業員工點擊了「回覆所有」,而實際上他們的意思只是「回覆某人」。About.com網站職場專家艾莉森•多伊爾 (Alison Doyle)表示:「要數量掌握電子郵件的使用,員工必須熟知何時該選擇『抄送』,何時選擇『密送』。這和電子郵件這項技術本身一樣重要。」

多伊爾的工作是為不同階段的求職者提供工作和職場方面的建議,她表示,技術的生疏與職員的年齡無關,而與該職員在當前工作上的工齡有關。她指出: 「如果你在一個職位上沒有做上5年或10年,你就不得不對該領域的最新技術保持學習更新。」因此,「當你跳槽後,你不得不花時間去適應新崗位需要掌握的技 術常識。」

多伊爾的觀點正好解釋了特雷莎工作中的一些問題——她的大多數同事都為這家公司工作了20年以上。特雷莎回憶稱,當她初到這家公司時,有一個自稱 「新人」的員工與她交談:「你也是新來的吧?我是1991年加入公司的。」 特雷莎表示,當一個員工為公司工作很長時間後,他們不認為公司的設備很舊,譬如上面提到的打印機——他們不認為這台1994年啟用的打印機已經過時了。

與「技術勒德分子」(Technological Luddites,指害怕或者厭惡技術的人)共事是一件令人沮喪的事情,國外甚至有專門供網民向「技術勒德分子」吐槽的論壇。有網友在其中一個論壇上發帖 稱,「儘管已經是2012年,但有些同事你還是不能要求他在Excel表裡輸入他們的名字。有的同事甚至不知道他們的電腦裡安裝了Excel;也有部分表 示他們不知道怎麼使用,或者根本不關注怎麼去使用它……這非常令人沮喪,因為我不得不替他們做這些事。」

布洛克稱,如果你發現你在技術使用方面確實落後了,現在或許是迎頭趕上的好時機。他表示:「20年前,人們還是在DOS系統下通過敲擊命令來完成工 作,那時如果你對此一竅不通,那麼你的工作將無法展開。但是如今這個時代,即使你對新技術沒有跟進,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易用性也能讓你很快上手,不會因 技術落後有太大麻煩。」也就是說,現在的技術更新更快,很多更新都是細節或局部的提升,人們不會存在根本上的困惑,導致不瞭解新技術就沒法工作的結果。

但是,即便如此,特雷薩也沒能從中獲益,有時候她還是不得不敲擊DOS命令來完成某些工作。但是,她至少已和打字機劃清了界限,找到了更好的解決方案。她表示:「現在我使用Sharpie液體鉛筆。」

怪事?IT公司大批员工抵触新科技产品

HTML5的政治鬥爭:還要鬧十年?

2007年,喬布斯斷言拒絕Flash並預言HTML5時代來臨,IT行業就對HTML5產生了一股宗教熱情。HTML5有著許多出眾的特性,可以 直接在網頁上繪圖、嵌入音視頻、實現信息互動,可以跨越iOS、Android等多個平台,輕易地將網頁應用轉換成桌面應用……它儼然成了APP的終結者 以及下一代移動技術的代名詞。

事至今日,已經不會有人再輕視HTML5帶來的變革。最近橫空出世的火狐操作系統(Fireox OS),就是試圖讓HTML5應用可以直接內置在手機底層架構上,以便更流暢運行。

不同領域的巨頭都在行動,迪士尼收購了一家HTML5遊戲開發公司,亞馬遜Kindle採用HTML5技術構建書城,Twitter要用HTML5 來開發iPad應用,甚至連Adobe都宣佈放棄Flash在移動終端上的支持,全面從Google商店撤出,轉攻HTML5!在國內也一樣:騰訊、搜狐 等諸多互聯網企業也低調佈局瀏覽器平台化,以HTML5實現各類應用。

但是,就在大家對HTML5寄予高度厚望時,HTML5自身的標準制定卻出現了嚴重的分化。7月份,同為HTML5制定者的WHATWG和W3C表示無法繼續合作,前者希望制定一個能夠跟隨市場或技術動態的標準;後者則要確立一個「死」的標準,一旦正式頒佈再也無法修改。

標準一旦分化,開發者將再次面對Web的混亂,曾以跨平台優勢而存在的HTML5劃時代意義也就不復存在。更壞的結果是,這早已不只是WHATWG 和W3C之間的紛爭,巨大的市場價值,正蠱惑著每個參與者涉水其中。一直躲在背後的微軟、蘋果、Google等幾大IT巨頭是這個標準的開路者,還是掘墓 者?究竟,誰才是HTML5真正的主宰?這是一場充滿刀光劍影、激烈程度堪比政治鬥爭的多方勢力較量。

HTML5的政治斗争:还要闹十年?

的遊戲規則?

按W3C的推進計劃,HTML5標準正式頒佈最快也要到2022年。HTML5標準制定涉及的技術並不複雜,也無需投入任何的研發或者團隊,最關鍵的是能否拉攏到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廠家的加入,W3C也清楚這點,WHATWG向它叫板的底氣,正是來自Mozilla(火狐的開發組織)、蘋果和Opera的支持。

W3C選擇了微軟。雖然「引狼入室」的做法受到了非議,但事實證明W3C選擇微軟是正確的。

微軟長期我行我素、不顧Web標準的作風受到其他瀏覽器廠家討伐,輿論也一致對微軟發出了反對的聲音。高壓之下,微軟開始改變態度。當然,微軟是不會加入由Mozilla、蘋果組成的WHATWG的。

其時,IE市場佔有率超過70%,W3C與WHATWG的實力對比一下子就扭轉過來,而且不久微軟就拋棄了自家的Silverlight技術,徹底 投入了HTML5的懷抱。微軟CEO鮑爾默甚至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HTML5的喜愛:「HTML5是促進前後端之間獨立和創新的平台粘合劑。」

儘管微軟一度倒在W3C一邊,但天平很快就被扳回來了。WHATWG也找到一個重量級的砝碼—Google。

Google在HTML5標準中頗具野心。HTML5不僅能讓它的應用部門更好地支持Gmail、Google+這些產品,最關鍵的是HTML5可以替代搜索引擎無法理解的Flash。

2005年,Google吸收了WHATWG創始人伊恩。一方面,Google讓伊恩繼續推進WHATWG的工作;另一方面,伊恩成了Google 在W3C的代表與編輯,對W3C施加影響。後來Google 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IE一路下滑,Google作為砝碼也越來越重。

然而,Google沒有讓WHATWG變得更團結,在競爭中體現優勢,反而誘發了WHATWG內部的分裂。原因很簡單—一山不容二虎。

目前,HTML5超過90%的協議基本上都已達成了共識,唯獨視頻格式—最關鍵的一環,Google與蘋果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矛盾,HTML5標準制定的進程就在這裡停滯了。

但統一視頻格式標準並不容易。Google指責蘋果選擇MPEG視頻協議,該格式的核心技術被一家以蘋果為首的機構持有,商業化會帶來專利的問題, 不符合HTML5標準制定的開放原則。隨後Google將Youtube的視頻全部轉換為它支持的WebM格式,決心跟蘋果抗衡到底。

局勢越來越混亂,W3C與WHATWG的分合已不是問題的關鍵,現在變成了:誰能調停紛爭,誰就是HTML5標準的最大功臣。但這個幾十億美元的市場,誰會輕易讓步呢?在技術領域,大家不會有多少耐心等待問題解決,如今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HTML5標準還在草案中,卻已經被廣泛應用,而且各大瀏覽器都宣稱自己對HTML5支持是最好的。

現在唯一能肯定的是,未來遊戲規則不是W3C或WHATWG所能左右了。W3C前顧問Klaus Birkenbihl對眼下的局面非常擔憂,他認為:「W3C或者WHATWG都承受不了失敗,因為這樣將傷害到Web。」言下之意是,如果這兩個組織都 不能控制局面的話,那麼市場就會失控。

由於標準紛爭而傷害產業的發展已有過深刻的教訓,漫長的藍光、HD DVD之爭就葬送了DVD產業。儘管索尼的藍光贏得了標準,但此時已經錯失了發展大容量DVD的最佳時機,隨著在線高清視頻、互聯網電視崛起,影碟失去了原本的價值。W3C開始安撫開發者了,它宣佈在2014年將先拿出一個「推薦標準」,2022年再正式頒佈。

真正的敵人—APP

W3C的時間表都已經出來了,喬布斯也斷言了,HTML5是未來,本地App將成過去。那麼,還有什麼要擔心的呢?

HTML5的意義遠遠超過其作為Web的標準,它是下一代移動應用的代名詞。不過,這種顛覆性的定位卻使HTML5走向本地APP的對立面。HTML5必然要面對APP生態系統開發商的阻力,而HTML5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來自曾積極推動其發展的蘋果。

今年3月,蘋果的官方數據顯示,App Store的應用下載次數突破250億次,與2011年1月的100億次相比,增長了超過150%。據AdMob的估算,AppStore每年營收可達 24億美元之巨。本地App仍維持如此強勢之時,蘋果怎會樂意看到HTML5興起?

有研究機構認為,HTML5興起,將令蘋果的經營利潤增長在2015年或遭受30%的損失。同時,蘋果生態系統的封閉性也將被打破。

蘋果採取了拖延策略,為自己下一步佈局留出時間。一方面,蘋果在iOS設備上強推MPEG格式始終不肯讓步;另一方面,蘋果甚至從iOS 4.0(手機操作系統)開始,關閉了大量對HTML5重要的API,在iOS上給HTML5應用開發者設置障礙。

蘋果對硬件的依賴性比較高,它的影響力可能隨著硬件的銷量而發生變化,但HTML5還存在另一個不穩定因素:微軟在WP8之上也在規劃自家的APP生態系統,它以後是否會繼續一心一意地推動HTML5發展?

現在Google成了HTML5的最大希望,因為眼下Google對Android的原生生態幾乎已失去控制,Google寄希望於HTML5重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不過,Google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由於HTML5對複雜的Android硬件終端適應性並不好,像根據屏幕大小、分辨率來調整應用窗口大小的這種基礎功能,也往往讓開發者無所適從。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考慮到對不同設備的兼容性,目前HTML5的開發成本,不比本地APP降低多少。」而且,HTML5標準制定的分歧也加劇 了開發者對兼容性的擔憂。

如果一個應用要為不同標準的瀏覽器、終端開發不同的版本,那麼HTML5跨平台的劃時代意義就不復存在,開發者還不如回到APP的懷抱中,起碼目前 APP的用戶體驗、功能都要比HTML5強大得多。專注於移動互聯網的點心公司CEO張磊認為,必須對HTML5技術保持審慎的態度,「大公司沒有大規模 投入,讓小公司先去趟水、當炮灰,這就是HTML5的現狀。」

盡快確定HTML5標準,實現多平台、多瀏覽器的統一和兼容才能讓HTML5具有說服力,讓開發者放心地擁抱HTML5的未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擔心HTML5能走多遠,可能只是杞人憂天。知名互聯網評論家Keso認為:「HTML5的潛能正等待挖掘,未來也許根本看 不見一個叫瀏覽器的東西。」因為HTML5可以打包成APP的形式。換句話說,就算我們不再需要Web或Web應用了,但HTML5仍可作為多種應用開發 語言中的一種而存在,只不過再度回到HTML5之前那樣的混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22年」還是值得等待和期待的。

2012年8月27日

庫克就專利案致信員工:我們取得了價值觀的勝利

紛紛擾擾的「世紀審判」結果終於水落石出,最後以三星的失敗而告終,在拿到10.51億賠償金獲得專利大戰的勝利之後,蘋果CEO蒂姆·庫克自然心情大好,向蘋果員工致信稱,專利案的審判結果標誌著「蘋果價值觀的勝利」,以下為郵件全文

對於蘋果和所有創新者而言,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

在過去幾週裡,你們當中的很多人都密切關注著在聖何塞地方法庭審判的蘋果訴三星專利侵權案。選擇法律手段,我們並不情願這樣做,在此之前,我們 曾經多次要求三星停止抄襲我們的產品。對於我們而言,這一訴訟的重要性並不只在於專利或是金錢,它的意義要重要得多。這一訴訟關乎價值觀。我們崇尚原創性 和創新,為了打造全球最優秀的產品而投入我們的生命。我們這樣做是為了消費者的愉悅,而不是為了讓競爭對手粗暴抄襲。

我們很感激陪審團,感謝他們花時間傾聽我們的故事。最終能有機會講述我們的故事,這讓我們非常激動。本案中所展示的山一樣的證據證明了,三星的抄襲行徑比我們所知道的還要深遠。

陪審團指出了這一點,他們發現三星的抄襲行為是蓄意的,他們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息——偷竊是錯誤的,我們鼓掌歡迎陪審團的決定。

我為你們每一個人的工作而感到非常自豪。

今天,價值觀贏得了勝利,我希望,整個世界都能聽到這一點。

蒂姆

库克就专利案致信员工:我们取得了价值观的胜利

來看看耳機的進化史

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MP3現在都可以播放非常清晰的音樂,而當一個人走在路上,最好的享受方式莫過於再加上一個耳機。而很少有人知道,耳機這個小物件已經陪伴人們一個多世紀。雷鋒網整理出了耳機的「進化史」,各位可以一起來看看曾經的耳機長什麼模樣吧!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881年 耳機與音樂無關

19世紀80年代,世界上第一副耳機誕生了,不過它與音樂沒有半毛錢關係,它是為通訊而生的。使用時需將重達幾磅的耳機支在肩頭,就像在肩膀上放了個音箱。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895年 手持式耳機

到了1895年,人們開始可以在家用耳機收聽音樂。不過這耳機的樣子很像現在妹子們用來瘦臉的瘦臉器,有木有?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10年 第一款現代耳機

在這一年,Nathaniel Baldwin在自家廚房裡造出了第一批現代耳機並兜售給了美國海軍。這副耳機也開始有點現代頭戴式耳機的模樣了。而Baldwin可能只顧著賺錢,忘了申請專利。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37年 第一款動圈式耳機

由Beyerdynamic製造的世界上第一款動圈式耳機DT-48無疑是耳機發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49年 AKG的第一款耳機

本是專注於電影設備行業的AKG在這一年跳出老本行,開始轉向視聽設備,並設計生產了自家第一款現代耳機K120。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58年 第一款立體聲耳機

John C. Koss打造了世界上第一款立體聲耳機Koss SP-3,隨後十年裡,它在耳機市場上獨領風騷。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59年 第一款靜電式耳機

世界上第一款靜電式耳機SR-1出現在日本東京,由Stax推出。相比於動圈式耳機,靜電式耳機聲音更加細膩,也不那麼失真。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68年 Koss的第一款靜電式耳機

Koss在推出第一款立體聲耳機的十年後推出了首款美國製靜電式耳機ESP-6。該款手機重0.9公斤,至少比之前的肩扛式音箱好多了。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79年 Sony Walkman來了

說到耳機歷史上的大事件,不得不提Sony Walkman(隨身聽)的出現。忽如一夜春風來,滿大街都是戴著耳機的年輕人,時尚而傲驕!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80年 耳塞式耳機

型男靚女們不用再擔心髮型被笨重的頭戴式耳機弄亂,不過耳塞式耳機的巔峰是在幾年後喬布斯推出iPod後才到來的。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1997年 Sony後掛式耳機

耳塞式耳機不能很好地隔絕外界聲音,又想保護髮型,就請使用Sony的後掛式耳機。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2000年 抗噪音耳機

Bose面向普通大眾推出的抗噪音耳機QuietComfort讓用戶在轟鳴的飛機上或是吵鬧的電視機前仍可以盡情享受自己的音樂世界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2001年 iPod成就的耳機新里程碑

iPod的出現顛覆了整個音樂世界,走出家門隨處可見耳朵上掛著一根白色耳機線的傢伙。據統計,從2001年至今,已經有3億副耳機隨著iPod一起出售了。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2008年 Beats by Dre

嬉哈教父Dr. Dre、唱片公司Interscope Geffen A&M主席Jimmy Iovine和魔音耳機Monster聯手推出了Beats by Dre耳機,很快就佔領了耳機市場的半壁江山。那時,幾乎每個NBA球員從車上到休息室都掛著Beats by Dre。

来看看耳机的进化史

2012年:耳機不只是關乎音樂

除了聽音樂,現在的耳機還得引領時尚潮流。看看Lil Wayne的這副bling bling的Beats by Dre耳機,據說價值上百萬美金喲!

果粉買大蛋糕慶蘋果勝利:去你的 三星!

鬧得沸沸揚揚的專利大戰終於有了定論,上週六美國法院作出規定稱,三星侵犯蘋果專利,應賠償10.5億美元;蘋果產品並沒有侵犯三星的專利,因此無需賠償一分錢。

毫無疑問,這個結果是蘋果最願意看到的,當然它也讓不少鐵桿果粉為之興奮。這不一位名叫Domenico Panacea的意大利的粉絲,得知蘋果贏得了世紀之戰後,立即購買了一個大蛋糕,並邀請了很多同為果粉的好友一起慶祝。

當然了,或許是為了表現自己是蘋果的忠實粉絲,Domenico Panacea還在蛋糕上寫了這樣的慶祝詞即「Alla faccia di Samsung「,而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大致的意思是「去你的,三星!」

果粉买大蛋糕庆苹果胜利:去你的 三星!

2012年8月24日

蘋果發佈OS X 10.8.1正式版


蘋果今天宣佈推出OS X 10.8山獅的更新版本-OS X 10.8.1。

OS X 10.8.1下載大小僅為24.8MB,這表明其中包含的修補程序規模相對較小。

根據蘋果的發行說明,OS X 10.8.1對OS X 10.8進行了一些改進,包括遷移助手、對Microsoft Exchange支持的改進,同時修正了iMessages無法發送消息的Bug。

OS X 10.8.1也解決了部分用戶無法使用雷電顯示器播放音頻的問題。此外,蘋果也表示,OS X 10.8.1整體提升了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和兼容性。

蘋果已經在Mac App Store上提供OS X 10.8.1下載服務。


2012年8月23日

18 歲少年憑著 Nokia 手機,贏得掟手機鬥遠比賽

自 2000 年開始,每年均會有《Mobile Phone Throwing World Championships》掟手機鬥遠比賽,今年亦不例外,日前在芬蘭薩翁林納舉行。今次一名 18 歲少年利用舊型號的 Nokia 手機得到冠軍,還打破了大會記錄。

比賽規則很簡單,掟出手機最遠為之勝利,手機可以是自己攜帶,也可以由大會準備。今次得勝的 18 歲芬蘭選手 Ere Karjalainen 就掟到 101.46 米遠,亦第一次突破 100 米大關,比起剛在倫敦奧運掟標槍冠軍的 Keshorn Walcott 只有 84.58 米遠還會利害,當然兩者的性質不同。而第二名的南非選擇 Jeremy Gallop 則出 94.67 米遠,打破了南非記錄。除了男子組外,女子組冠軍同樣由芬蘭選手包辦,Jonna Mattero 掟出了 42.47 米,與男子組相差得遠。至於少年組則由 Aleksi Muukkonen 掟出 39.19 米奪冠。

這項一年一度的比賽發源於芬蘭薩翁林納,今年在相同地方舉行,亦是 Nokia 的家鄉。今次得到冠軍的芬蘭少年能夠打敗來自英國、印度等 50 名參賽者,以 Nokia 手機勝出,可能平時他們在芬蘭經常掟 Nokia 手機吧?似乎訓練有素,不知道是 Nokia 供應他們訓練還是用 Nokia 手機用到氣憤?或是他們知道是否經常測試 Nokia 手機是否耐用呢?Nokia 手機既能擋子彈又可以掟出個世界冠軍來,怎樣想 Nokia 也是一個無敵品牌,為何現在會落得如此下場.. 可惜可惜!

來源:yle

中國 M-Market 發現新病毒,有 50 萬 Android 手機受感染

國內因某些眾所周知的限制,Android 手機內的 Google Play 並不能購買付款 App,加上用家有下載非法應用的習慣,大多會傾向使用其他應用商店去下載。最近 TrustGo 就發現其中一個 M-Market 就存在了新型的 Android 病毒,估計受影響人數多達 50 萬。

此病毒名為《Trojan!SMSZombie》,早於 7 月 25 日被發現,能夠暗藏於 Android 手機內,讀取用家的信用卡、賬單等資料。TrustGo 表示,受影響的 50 萬人,相對於中國的 6.83 億用家來說只佔少數,但其破壞力不容忽視,而目前只有他們才有病毒的清除方案。

隨著愈來愈多人使用網上商店購物,網絡的安全性愈來愈受到重視,尤其是應用商店,每個 App 可能只是十幾元,但用家數目數以億計,積少成多也可以引致龐大的損失。中國的應用商店眾多,相信有病毒存在的機會甚高,只是未被發現,所以用家到國內下載 App 時就要小心一點吧!

來源:TNW

Google 員工睇咸網睇到「痴線」

Google 這間大機構,人人都想得到一份差事,就算掃地的都可能很快樂。不過原來有例外,一位前 Google 暴力色情內容審查員便分享了他在公司的惡夢。看他的職位大家都估到工作內容,愛看 AV 的男生可能覺得是筍工,但他審查的並不只是一般咸網,每天都要看重口味的人獸交、戀屍癖、砍下的人頭、戀物癖(如尿片)和兒童色情等內容。

這位沒有透露名字的審查員說,大學畢業後本來想從事政治工作,但求職人事顧問卻游說他去 Google,就連父母都覺得兒子好勁,可以在全球無人不曉的公司工作,誰不知這是個惡夢的開始。跟據法例,Google 需要在 24 小時內移除暴力色情內容,並需要報告有關當局,他要照顧包括 Google 圖片 (G+)、Picasa、Orkut、Google 搜尋等,一日可能多達 15,000 張咸相,壓力十分大。而最大問題是他只是不斷續約的短期工,Google 沒有和他簽長約,也沒有提供適當的輔導,最後搞到精神受到嚴重創 傷需要治療,辭工後才能回復正常生活!

來源

傳Google將停止Google Apps免費帳戶服務


Google Apps一向是小公司、機構常用的網絡工具,它提供最多10位使用者免費的自訂電郵地址、行事曆、聯絡人清單、Google Drive雲端儲存、網站寄存、Google Docs等應用。這一向免費的實用工具,有傳Google即將會取消新用戶註冊。

坊間傳出Google將於8月尾或9月初,取消新用戶註冊使用免費Google Apps,換言之,有需要的小公司或機構,如要使用上述的Google Apps服務,可能需要轉為申請付費的Google Apps for Business。雖然未知傳言是否屬實,但如果你希望使用免費的Google Apps服務,還是盡快申請吧!

來源:ubergizmo


無衝突礦石責任:Intel表現最好,任天堂墊底

按照慣例,每家公司在披露財務數據之外通常還有一份類似企業社會責任的報告,以此表示自己並不單是視財如命的商業公司,也是為社會做了貢獻的。

  當然還有更多的第三方組織發佈各種報告監督這些公司,最近Enough Project就公佈了24家主要的IT硬件公司在「衝突礦石」方面的責任報告。

  所謂「衝突礦石」 (conflict minerals,可參考維基解釋)指的是美國推行的一項法案,鑑於剛果地區出產的礦石大都是非法武裝使用非人道方式獲得的,最終獲益的也是少部分人,所 以立法禁止進口那一地區出產的礦石,包括錫礦,鈮鉭鐵礦、金礦、鎢錳鐵礦以及其他礦石,這些都是電子工業大量使用的原材料。

  衝突礦石法案要求企業建立一套完備的追蹤體系確保不使用上述地區出產的原材料,Enough Project的報告就是監督企業執行該法案的效果的,評分以百分比表示,分數越高表示產品中是「DRC conflict free」,即無衝突礦石的。


左側的虛線是2010年度的百分比

  在這份排名中,Intel表現最好,60%的產品沒問題,其次是HP、閃迪、飛利浦和AMD等公司。

  評分在10以下的主要是佳能、尼康、夏普、HTC和任天堂,最差的就是任天堂了,0分意味著他們的產品都含有衝突礦石成分。

  整個榜單上,排名靠前的主要是歐美公司,亞洲區的中日韓公司比較基本墊底,當然反例也有,松下的得分就比IBM還高。

  鑑於問題敏感,小編必須表明自己的態度,應該和xxx發言人一樣義正嚴詞地指出:「這項法案是邪惡的美帝的一部國內法,其他國家的公司使用什麼原材料是內政,不容干涉」

http://www.expreview.com/20888.html

IE10 RTM有驚喜嗎?Win8瀏覽器性能測試

  Windows 8已經進入RTM階段,很多人已經在享受原先的Metro現在的Modern UI界面了(或者是被它折磨)。針對Win8的性能測試也有很多了,不過這一次我們把目光集中的IE 10身上,Win8的RTM意味著它也是正式版了。

  NG0HQ就做了IE10與其他瀏覽器的對比測試,他們注意到安裝完系統之後,IE10已經自動安裝了Adobe Flash Player 11.3,同時64bit的IE10只能在Modern界面下啟動,在桌面下用戶只能啟動32bit IE10。

  廢話不多說,先看一下測試平台及軟件配置。

硬件平台:

• AMD Phenom II X6 1090T
• ASUS Crosshair IV Formula
• 4GB DDR3 Crucial Technology
• AMD Radeon HD 6870

軟件配置:

• Microsoft Windows 8 Professional RTM 64-bit
• Microsoft Windows 7 Ultimate SP1 64-bit (Just for IE9)
• AMD Catalyst 12.8
• Adobe Flash Player 11.3
• Google Chrome 21.0.1180.79
• Mozilla Firefox 14.0.1
• Internet Explorer 10 RTM 32-bit
• Internet Explorer 10 RTM 64-bit
• Internet Explorer 9.0.8 32-bit
• Internet Explorer 9.0.8 64-bit
• Opera 12.01 32-bit
• Opera 12.01 64-bit
• Apple Safari 5.1.7
 


Futuremark Peacekeeper測試


Rightware BrowserMark測試


WebVizBench測試

  這是一個基於HTML 5規範的交互式應用測試,為IE9做過優化,並支持GPU加速。


Google V8 JavaScript測試


注意這個是越低越好


內存佔用,最高的是Opera,最少的是Safari,IE10要比Chrome和FF都高

  這裡的測試是打開四個標籤頁,每個都運行Google搜索,然後記錄任務管理器的內存佔用。

PS:單純看任務管理器的內存佔用是不準確的,因為還有虛擬內存,至少也應該是從性能監視器裡單獨調出內存+虛擬內存的全部結果才行,不知道NGOHQ具體是怎麼統計的。

結論:

 NGOHQ稱他們的測試顯示IE10的性能要比上一代IE9要好,微軟在改進IE10瀏覽器的JavaScript性能上下了不少功夫,特別是64bit版本IE10性能大幅提升,而且bug更少,內存佔用更低。


http://www.expreview.com/20885.html

2012年8月20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TweakTown血淚控訴NVIDIA

  NVIDIA與TweakTown網站的恩怨情仇不是一天兩天了,雙方就NDA、偷跑一事已經報復與反報復了幾個回合了,最近的一次就是GTX 660 Ti評測洩露,TT早在發佈前半個月就把顯卡的評測發佈出去了

  當然,或許這不叫洩露,而是光明正大的「公開」,因為TT與NVIDIA早就撕破臉了,NVIDIA不再送卡,TT也沒有NDA協議在身,所以NVIDIA不可能找TT刪文章,TT也不可會應他們的壓力刪掉評測。

  但是這事還不算完,儘管TT的評測沒有透露任何顯卡廠商的信息,沒有產品解析,甚至首頁的一張圖都PS處理,但是NVIDIA一直在尋找背叛者,最終查到了是誰送的卡,然後就是施放10萬伏高壓,想必使用了「要麼...要麼」的經典句式。

  最終的結果就是微星市場部給TT網站發郵件,估計用的是「雖然....但是....」句式。正是這封郵件導致了TT網站老大Cameron Wilmot以及顯卡編輯Shane Baxtor聯合發出檄文「討伐」NVIDIA的不公平對待,聲淚俱下地控速後者幾次三番故意忽視TT網站,並強令廠商不得送卡。

  TT早些時候還能從影馳那裡借到卡,後來就只能轉向技嘉,再後來就是微星,現在微星也承受不住壓力了,TT已經忍無可忍,索性把一肚子苦水都倒出來,並追問廠商與媒體之間到底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對待合作夥伴又該是怎麼樣。

  撇下TT與NVIDIA的私人恩怨,TT的控訴焦點之一是NVIDIA對待廠商的態度,該網站用了五穀輪迴之物來形容,認為NVIDIA太過高 壓、強硬,簡單說就是順N者生,逆N者死,我不給TT送卡了,哪家廠商敢偷偷送卡我就斷誰的芯片供應。(這話想必很多廠商都聽過了)

  另外,TT還委屈地表示他們一直很遵守NDA協議,有時候為了保險起見還會延遲幾分鐘才發評測。去年底他們的顯卡編輯Shane Baxtor還去了台灣,打算拜訪NVIDIA亞洲區公關部門的Melody Tu,但是被告知太忙了,沒時間見面。凡此種種,反正TT是覺得滿腹委屈。

  這兩位的江湖恩怨、孰是孰非我們也做不了判斷,NVIDIA對廠商的態度如何也不予評價(其實我也怕,把我也封殺了怎麼辦?),我對TT吐槽NVIDIA一事的瞭解還是在GTX 680發佈時看到他們的一篇文章解釋為什麼沒卡,再往前的事就不知道了。

  我們跳出二者的泥潭從第三方視角來看。TT網站早幾年前影響還比較小,想必是藉著某次顯卡偷跑來獲得一些影響力,這事確定是有的,不然NVIDIA也不會無緣無故刁難他們,可以說TT有錯在先,即便他們現在的文章說得冠冕堂皇。

  NVIDIA也不是好惹的,之後就不再送卡給他們,TT就想辦法從廠商那裡借卡,而且NVIDIA封殺越緊,他們的尺度就越大,評測發佈時間一再提前,造成了今日的積怨幾乎不可解,換誰都生氣。沒結婚之前,你鄰居就把新娘的素顏照四處發放,你不也得想揍他一頓?

  此外,TT之所以公佈這些事也多少是因為有了底氣,他們開頭的幾段話明裡暗裡顯示出「以前我們沒名氣NVIDIA可以隨意欺負,現在他們成了領 先的技術網站(leading technology website as we are today),不再是小魚兒了」的語氣。

  現在原告辯詞已經說完了,不知道被告NVIDIA這週末有沒有什麼回應?

http://www.expreview.com/20842.html

H.265標準登場 數據帶寬僅需H.264的一半

 由於H.264格式在壓縮率以及畫質之間有良好的平衡,因此深受移動平台視頻的歡迎。現在H.264的接班人終於要露臉了,日前MPEG組織對外宣佈,H.265標準(亦稱為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已經完成。

  與H.264相比,H.265的最大本領是可以在維持畫質基本不變的前提下,讓數據傳輸帶寬減少至H.264的一半。同時其還支持最高為7680*4320的分辨率,因此即使是2160P甚至是更高級別的超高清視頻同樣可以通過H.265格式進行編碼。

  MPEG組織稱,H.265標準的推出對視頻壓縮領域來說非常重要,這意味著即使是移動終端平台例如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等設備將擁有播放 2160P視頻的能力。不過到目前為止,尚未有設備廠商公開表示他們現有產品或未來的產品將支持H.265格式,不過我們相信,隨著新標準的推 廣,H.265取代H.264的日子並不會很遠。

2012年8月18日

RetinaMacApps.com:一覽已支援 Retina 的 Mac Apps

相信已有不少讀者朋友購買了 MacBook Pro With Retina Display,在享受高清靚芒的同時,可能也在煩惱尋找支援 Retina 螢幕的 Mac Apps。如果你也對此而感到煩惱,是次小編介紹的網站實幫到你。


RetinaMacApps.com,顧名思義,這個網站專門收集各種已支援 Retina 超高分辨率螢幕的 Mac 程式。除了已登陸 Mac App Store 的程式外,也有收集未在 Mac App Store 上架銷售的程式。網站介面十分簡潔,點按程式圖示即可進入該程式的 Mac App Store 下載頁面或官方網站。同時網頁左側的選單欄能夠選擇按時間、類別或名稱進行排序,十分方便。而「Weekly Digest」功能,也能夠讓網站將每週最新支援 Retina 螢幕的 Mac App 資訊寄送至你的郵箱。

不過,較為可惜的是,RetinaMacApps 網站並未加入搜索功能。隨著收集的 Mac 程式愈來愈多,尋找自己需要的程式也會愈來愈困難。如果能夠加入搜索功能,就十分完美了,大家說對吧?

YouTube隱藏影片標籤,防止濫用

YouTube上的影片在上載的時候,大多都可以加入標籤,方便用家搜尋。不過,看來有人會濫用這個標籤,例如複製別人的標籤,去魚目混珠欺騙觀眾。所以Google就決定,把標籤隱藏起來,以防止立心不良的人再次濫用標籤。

雖然觀眾是不能看到影片的標籤沒錯,但標籤功能繼續生效,也就是說上載影片的時候依舊可以提供標籤,作為用家搜尋的關鍵字。所以上載影片的朋友,也 不用擔心影片會變得難以尋找。這個變化,對大部份用家來說應該分別不大,但可能會為小部分,會用標籤來找影片的朋友帶來一點不便。大家對這又怎麼看呢?

來源:TNW

Facebook終於肯真正刪除照片

大家在Facebook上分享的照片,如果刪除了,其實只是隱藏了起來,並不會真正的在Facebook上消失,這從2009年被揭發以來,一直都沒有作過改動,直到最近,Facebook才更改條款,照片會在30天內從Facebook上刪除。

據Ars Technica指,他們從2009年開始就在留意在Facebook上的相片何時會被真正刪除,也就是直接開啟照片的連結,結果是三年前就刪除掉的照 片,到今年二月仍然能見到。最近他們收到Facebook的通知,說現在的照片一但刪除,會在30天內從系統中移除,而的確在2天後,照片就真的不見了。 這個改動,對於保障私隱來說,確是很重要的一步,但歸根究柢,要防止別人看到不應看到的東西,最好還是不要放上Facebook吧。

來源:ArsTechnica

設計師吐槽:9年前Logo作品出現50個山寨版

一位叫Marco Echevarria的國外設計師在設計社區Dribbble發文,自己於2003年為Pak Photography設計的Logo,在目前找到不少於50個被抄襲版本,該設計師在Dribbble上譴責和諷刺這種行為。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50 個」山寨「版本,1/5為中文版。

设计师吐槽:9年前Logo作品出现50个山寨版
Marco Echevarria設計的Logo

设计师吐槽:9年前Logo作品出现50个山寨版
山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