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8日

HTML5的政治鬥爭:還要鬧十年?

2007年,喬布斯斷言拒絕Flash並預言HTML5時代來臨,IT行業就對HTML5產生了一股宗教熱情。HTML5有著許多出眾的特性,可以 直接在網頁上繪圖、嵌入音視頻、實現信息互動,可以跨越iOS、Android等多個平台,輕易地將網頁應用轉換成桌面應用……它儼然成了APP的終結者 以及下一代移動技術的代名詞。

事至今日,已經不會有人再輕視HTML5帶來的變革。最近橫空出世的火狐操作系統(Fireox OS),就是試圖讓HTML5應用可以直接內置在手機底層架構上,以便更流暢運行。

不同領域的巨頭都在行動,迪士尼收購了一家HTML5遊戲開發公司,亞馬遜Kindle採用HTML5技術構建書城,Twitter要用HTML5 來開發iPad應用,甚至連Adobe都宣佈放棄Flash在移動終端上的支持,全面從Google商店撤出,轉攻HTML5!在國內也一樣:騰訊、搜狐 等諸多互聯網企業也低調佈局瀏覽器平台化,以HTML5實現各類應用。

但是,就在大家對HTML5寄予高度厚望時,HTML5自身的標準制定卻出現了嚴重的分化。7月份,同為HTML5制定者的WHATWG和W3C表示無法繼續合作,前者希望制定一個能夠跟隨市場或技術動態的標準;後者則要確立一個「死」的標準,一旦正式頒佈再也無法修改。

標準一旦分化,開發者將再次面對Web的混亂,曾以跨平台優勢而存在的HTML5劃時代意義也就不復存在。更壞的結果是,這早已不只是WHATWG 和W3C之間的紛爭,巨大的市場價值,正蠱惑著每個參與者涉水其中。一直躲在背後的微軟、蘋果、Google等幾大IT巨頭是這個標準的開路者,還是掘墓 者?究竟,誰才是HTML5真正的主宰?這是一場充滿刀光劍影、激烈程度堪比政治鬥爭的多方勢力較量。

HTML5的政治斗争:还要闹十年?

的遊戲規則?

按W3C的推進計劃,HTML5標準正式頒佈最快也要到2022年。HTML5標準制定涉及的技術並不複雜,也無需投入任何的研發或者團隊,最關鍵的是能否拉攏到操作系統和瀏覽器廠家的加入,W3C也清楚這點,WHATWG向它叫板的底氣,正是來自Mozilla(火狐的開發組織)、蘋果和Opera的支持。

W3C選擇了微軟。雖然「引狼入室」的做法受到了非議,但事實證明W3C選擇微軟是正確的。

微軟長期我行我素、不顧Web標準的作風受到其他瀏覽器廠家討伐,輿論也一致對微軟發出了反對的聲音。高壓之下,微軟開始改變態度。當然,微軟是不會加入由Mozilla、蘋果組成的WHATWG的。

其時,IE市場佔有率超過70%,W3C與WHATWG的實力對比一下子就扭轉過來,而且不久微軟就拋棄了自家的Silverlight技術,徹底 投入了HTML5的懷抱。微軟CEO鮑爾默甚至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對HTML5的喜愛:「HTML5是促進前後端之間獨立和創新的平台粘合劑。」

儘管微軟一度倒在W3C一邊,但天平很快就被扳回來了。WHATWG也找到一個重量級的砝碼—Google。

Google在HTML5標準中頗具野心。HTML5不僅能讓它的應用部門更好地支持Gmail、Google+這些產品,最關鍵的是HTML5可以替代搜索引擎無法理解的Flash。

2005年,Google吸收了WHATWG創始人伊恩。一方面,Google讓伊恩繼續推進WHATWG的工作;另一方面,伊恩成了Google 在W3C的代表與編輯,對W3C施加影響。後來Google Chrome瀏覽器的市場份額迅速增長,IE一路下滑,Google作為砝碼也越來越重。

然而,Google沒有讓WHATWG變得更團結,在競爭中體現優勢,反而誘發了WHATWG內部的分裂。原因很簡單—一山不容二虎。

目前,HTML5超過90%的協議基本上都已達成了共識,唯獨視頻格式—最關鍵的一環,Google與蘋果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矛盾,HTML5標準制定的進程就在這裡停滯了。

但統一視頻格式標準並不容易。Google指責蘋果選擇MPEG視頻協議,該格式的核心技術被一家以蘋果為首的機構持有,商業化會帶來專利的問題, 不符合HTML5標準制定的開放原則。隨後Google將Youtube的視頻全部轉換為它支持的WebM格式,決心跟蘋果抗衡到底。

局勢越來越混亂,W3C與WHATWG的分合已不是問題的關鍵,現在變成了:誰能調停紛爭,誰就是HTML5標準的最大功臣。但這個幾十億美元的市場,誰會輕易讓步呢?在技術領域,大家不會有多少耐心等待問題解決,如今出現了一種奇怪現象:HTML5標準還在草案中,卻已經被廣泛應用,而且各大瀏覽器都宣稱自己對HTML5支持是最好的。

現在唯一能肯定的是,未來遊戲規則不是W3C或WHATWG所能左右了。W3C前顧問Klaus Birkenbihl對眼下的局面非常擔憂,他認為:「W3C或者WHATWG都承受不了失敗,因為這樣將傷害到Web。」言下之意是,如果這兩個組織都 不能控制局面的話,那麼市場就會失控。

由於標準紛爭而傷害產業的發展已有過深刻的教訓,漫長的藍光、HD DVD之爭就葬送了DVD產業。儘管索尼的藍光贏得了標準,但此時已經錯失了發展大容量DVD的最佳時機,隨著在線高清視頻、互聯網電視崛起,影碟失去了原本的價值。W3C開始安撫開發者了,它宣佈在2014年將先拿出一個「推薦標準」,2022年再正式頒佈。

真正的敵人—APP

W3C的時間表都已經出來了,喬布斯也斷言了,HTML5是未來,本地App將成過去。那麼,還有什麼要擔心的呢?

HTML5的意義遠遠超過其作為Web的標準,它是下一代移動應用的代名詞。不過,這種顛覆性的定位卻使HTML5走向本地APP的對立面。HTML5必然要面對APP生態系統開發商的阻力,而HTML5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來自曾積極推動其發展的蘋果。

今年3月,蘋果的官方數據顯示,App Store的應用下載次數突破250億次,與2011年1月的100億次相比,增長了超過150%。據AdMob的估算,AppStore每年營收可達 24億美元之巨。本地App仍維持如此強勢之時,蘋果怎會樂意看到HTML5興起?

有研究機構認為,HTML5興起,將令蘋果的經營利潤增長在2015年或遭受30%的損失。同時,蘋果生態系統的封閉性也將被打破。

蘋果採取了拖延策略,為自己下一步佈局留出時間。一方面,蘋果在iOS設備上強推MPEG格式始終不肯讓步;另一方面,蘋果甚至從iOS 4.0(手機操作系統)開始,關閉了大量對HTML5重要的API,在iOS上給HTML5應用開發者設置障礙。

蘋果對硬件的依賴性比較高,它的影響力可能隨著硬件的銷量而發生變化,但HTML5還存在另一個不穩定因素:微軟在WP8之上也在規劃自家的APP生態系統,它以後是否會繼續一心一意地推動HTML5發展?

現在Google成了HTML5的最大希望,因為眼下Google對Android的原生生態幾乎已失去控制,Google寄希望於HTML5重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不過,Google卻心有餘而力不足。

由於HTML5對複雜的Android硬件終端適應性並不好,像根據屏幕大小、分辨率來調整應用窗口大小的這種基礎功能,也往往讓開發者無所適從。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考慮到對不同設備的兼容性,目前HTML5的開發成本,不比本地APP降低多少。」而且,HTML5標準制定的分歧也加劇 了開發者對兼容性的擔憂。

如果一個應用要為不同標準的瀏覽器、終端開發不同的版本,那麼HTML5跨平台的劃時代意義就不復存在,開發者還不如回到APP的懷抱中,起碼目前 APP的用戶體驗、功能都要比HTML5強大得多。專注於移動互聯網的點心公司CEO張磊認為,必須對HTML5技術保持審慎的態度,「大公司沒有大規模 投入,讓小公司先去趟水、當炮灰,這就是HTML5的現狀。」

盡快確定HTML5標準,實現多平台、多瀏覽器的統一和兼容才能讓HTML5具有說服力,讓開發者放心地擁抱HTML5的未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擔心HTML5能走多遠,可能只是杞人憂天。知名互聯網評論家Keso認為:「HTML5的潛能正等待挖掘,未來也許根本看 不見一個叫瀏覽器的東西。」因為HTML5可以打包成APP的形式。換句話說,就算我們不再需要Web或Web應用了,但HTML5仍可作為多種應用開發 語言中的一種而存在,只不過再度回到HTML5之前那樣的混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22年」還是值得等待和期待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