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對好萊塢電影和美國軟件盜版放任不管的國家,竟然還有一部知識產權法。」美國《紐約時報》這樣調侃唯冠和蘋果之間的商標糾紛案。
這或許說出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看法。其實很多時候,中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並不像表現得那麼差,也在不斷進步當中。依靠知識改變命運的中國公司比比皆是,它們也很注重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創新成果,比如華為就是很好的例子。
深圳唯冠則是想用知識產權來改變一下自身的命運,只不過是從另一個角度。
這個公司處境堪憂。它的母公司唯冠國際曾是全球四大顯示器生產商之一,已經破產。深圳唯冠也已停止了生產經營,還欠下8家銀行2.4億美元的貸款,同時被很多經銷商、供應商及員工追債。贏得蘋果的訴訟對它的意義重大,在這一點上,它的債權人比它更急迫。
唯冠不勞而獲的做法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鄙視,比如王冉就在微博裡把唯冠評價為一個自己生產不出好產品卻逮著個大個兒就想狠宰一把的流氓,但更應引起人們關注的還是它的訛詐行為。
蘋果在2009年通過一家英國子公司一攬子從台灣唯冠,即唯冠國際的另一家子公司處,收購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地區商標權,但在蘋果iPad產品大賣 熱賣時,深圳唯冠突然跳出來聲稱它對上述交易全然不知情,自己才真正擁有中國內地的商標專利權—蘋果獲得的商標無效。從蘋果最近出示的證據中,人們可以清 楚看到深圳唯冠所說的不知情是在撒謊,後者實際上全程參與了iPad中國商標轉讓,現在卻找上來反咬一口。唯冠還反把蘋果稱作欺詐者—因為它在交易中使用 了中間方,但正如李開復所說,大公司以中間方收買商標及專利是慣常的做法,為的就是怕對方敲詐。
唯冠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向海關申請了禁令。這意味著,蘋果iPad不僅在中國內地的銷售有可能陷入停滯狀態,其全球市場的供貨都成了問題,因為蘋果大部分產品都在中國境內組裝完成。這還可能影響到它的新品iPad 3的發售。
這其中的是非曲直並不難判斷。任何一個擁有起碼道德的人都不會這樣做,而現在看起來,這個敲詐者似乎成功在望。這家公司有望爭取到總額20億美元的 賠償,這個數字隨著時間的順延可能還會隨著蘋果iPad在中國的銷量而遞增。它已經快把蘋果逼到了牆角,強迫一個熱賣產品改名,並成功在10多個大城市限 制其上架。它得到了法院的一審判決支持。
如果唯冠夢想成真,那還真與十幾年前印度新德里的故事異曲同工。1995年,新德里的人民黨政府關閉了首都唯一一家肯德基分店,理由是衛生檢察員在 其廚房中發現了一隻蒼蠅。熟悉德里市主要飯店衛生標準的人不禁質疑印度人民黨的藉口,這是一種典型的排外表現。愛德華·盧斯在《不顧諸神》裡提到了這段歷 史。在他的描述中,你能看到,人民黨是印度的一個民族主義政黨。在一個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民族主義者總會煥發出很多能量。它們以狹隘的民族情緒 煽動大眾,卻是商業發展上最危險的人物。
你能在唯冠背後看到類似印度人民黨的行事方式,以及各種力量的交織。蘋果的產品在上訴尚無定論的情況下就被查封和下架,這種不合邏輯並過於嚴厲的執法,顯示了一些公共管理部門的肆意妄為。如果僅僅是利益上的相互勾結,我們還能理解其中邏輯,可怕的不是勾結,而是它們動不動就為自己貼上民族主義或者別的什麼標籤,以此譁眾取寵,卻完全無視法律的正義—條文和程序。
這才是一個好公司的敵人,也是我們美好未來的敵人。(文/第一財經週刊)